首页 工作动态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动态
中共中央、国务院: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

2025-01-21 16:55:26E_17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纲要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其中不乏与科学教育、科技教育相关的内容,值得关注——

一、基础教育阶段:素养培育与实践融合

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科学教育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九)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十四)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同时,探索设立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推动科学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高等教育阶段: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

高等教育阶段的科学与科技教育聚焦于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进理工结合、工工贯通、医工融合、农工交叉,建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十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十四)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此外,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支持濒危学科和冷门学科,推动学科融合发展。

三、职业教育阶段:产教融合与技术创新

职业教育阶段的科学与科技教育注重产教融合与技术创新。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建设集实践教学、真实生产、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十八)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二十二)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依托高等职业学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企业的联合研发和技术转移,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四、科技与教育融合:创新驱动与成果转化

科学与科技教育的推进离不开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一、总体要求。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搭建校企联合研发、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平台,打造高端成果交易会等品牌。

(十八)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此外,建设高等研究院,促进高校、优势学科与企业联合,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模式。

(十九)建设高等研究院开辟振兴区域发展新赛道。

五、教育数字化与科技融合:智能赋能与数字转型

数字化转型为科学与科技教育注入新动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新型数字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

(二十五)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制定师生数字素养标准,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

(二十六)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多元模式与协同育人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科学与科技教育的重要目标。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探索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脱颖计划”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

(十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十四)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同时,推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提升自主培养、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