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动态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动态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航空航天科学教育专委会参与航空科普展区调研

2025-03-04 16:12:01E_17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


2025年3月3日,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航空航天科学教育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潘翀、副秘书长马丽丽随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副馆长齐欣率科技馆展览设计中心主任唐罡、展教中心副主任叶菲菲等一行11人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开展航空科普展区及实验室共建调研活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校史与文博馆馆长支媛媛等校方代表全程陪同。活动旨在深化馆校合作、实验室共建共享、社会资源联动,结合大思政教育、科学精神及科学家精神传播,探索多场景下新的科学传播方式,推动航空航天科教协同、展教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

调研团一行首先参观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的停机坪。首席专家韩国军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停机坪建设情况及每一架飞机的性能、历史故事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中国航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沙河馆,支媛媛馆长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了博物馆的藏品、展览内容及科普教育功能。博物馆内丰富的展品和生动讲解让调研团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航空事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调研团随后参观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气动声学风洞和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平台。潘翀为大家讲解风洞的建设历程、工作原理、测试流程及风洞对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科建设和国家航空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社会效益。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创新中心作为首批学校投资建设的科教协同平台,主要针对未来先进飞行器的设计与研究开展全数字化能力建设,实现飞行器体系级/平台级/部件级全数字化设计与分析、半实物化评估与验证,实现飞行器的性能闭环、功能闭环、需求闭环、效能闭环。潘翀讲解、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航空教学与科研中的创新应用,凸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科教融合领域的领先地位。


交流座谈会上,双方就“共建展教研一体化平台”进行了深入研讨,包括共同推动中国科技馆航空展区建设、共建航空实验室等方面。郭哲聚焦新时代科技馆定位,提出“科技馆是一所融合性大学校”理念及提出“展教研一体化科研策源地”的创新模式。他强调,科技馆需打破传统展览边界,通过“展览+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推动航空领域科研成果转化成公众科普产品,希望中国科技馆成为社会大众了解航空、认识航空、参与航空的一个窗口。

齐欣介绍了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科学方法训练营、科普月等活动,分享了人才培养和科技馆发展的多元探索。她希望通过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赋能高校人才培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推进专家团队参与到科技馆青少年科普工作中。

潘翀从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学院发展现状,重点提及“大中衔接”创新人才培养及未来大学育人模式。

支媛媛系统介绍了航空航天博物馆沙河馆的建设与运营情况,并表示通过沉浸式展示与研学课程,深入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承担科普教育核心职责。

马丽丽介绍了专委会的主要工作,包括由航空航天院校、科研院所、航空航天总师等40多名专家参与,打造了完整的进阶式课程体系,涵盖一到九年级的“星辰启航”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课程,并启动了百位航空航天科学家走进中小学影响百万青少年的“双百计划”活动,以及香港“缔造未来”青少年航空航天工程项目。希望能结合高校及科技馆的资源更好地发挥协会职能,推动航空航天科学教育助力航空航天后备人才培养。

此次交流座谈会的成功开展,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精神;是推动全国现代科技馆体系与大学科研院所紧密结合;是大学科研场景、实验室资源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放,助力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沃土计划”和“脱颖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的有益探索。星辰大海、征途漫漫,双方将以此次调研座谈会为起点共同推动航空航天后备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贡献力量。

供稿 |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航空航天科学教育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