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动态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动态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航空航天科学专业委员会“星辰启航”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课程发布

2024-08-28 09:35:28E_17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


8月25日,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航空航天科学教育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了“星辰启航”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课程体系评审会,并正式向社会发布。教育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教育研究和科普专家、试点中学负责人等30余人参会。会议由专委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潘翀主持。

会议专家合影


本次会议旨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专委会开发的“星辰启航”航空航天科技课程体系进行评审,助力我国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后备人才自主培养及航空航天科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科学设计航空航天科技课程
会议上,专委会副秘书长马丽丽汇报了“星辰启航”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课程开发背景,并对研发背景、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目标及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该课程体系将面向中小学科技教育,紧密结合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需求,旨在培养青少年对航空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为国家航空航天科技事业储备优秀人才,从而进一步落实总书记“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指示精神,提供可在中小学课内、课外进行实操的科技教学课程体系。


课程汇报


本套航空航天科技课程是由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航空航天科学教育专委会牵头,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团队共同开发和设计。目前,该套课程共448节,包含224节航空科技课程和224节航天科技课程。

图片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郭春开在致辞中指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我国科技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她希望航空航天科学教育专委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青少年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赵崇海表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将继续支持航空航天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共同推动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郭春开致辞


赵崇海讲话

跨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星辰启航”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课程体系立足于跨学科学习的先进理念,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紧密结合思政教育,实现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深度交叉与融合。独创“以玩导入、以做促思、以比激创、以写成家”课程设计理念,用学生感兴趣的航空航天故事进行情景引入,在玩和做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航空航天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
以启蒙阶段为例,记者看到,有“开学第一课”点燃航空梦想,有航空故事汇中用中国飞机发展初期、“北京号”、中国民航英雄机组、西北工业大学的故事增强育人功能,有“看不见的气流”“神奇的飞毯”“机翼的形状”等课程让孩子初识地理、物理、数学知识,有科普绘画和折纸飞机竞赛等内容“以比激创”。
“我们结合科学课程新标准、新教材,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发展,强调现实问题的跨学科解决,关注学科核心概念及跨学科大概念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马丽丽介绍说。
多方评审完善课程
会议成立了评审组对该课程体系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大中衔接性进行了充分讨论和详细质询,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高云峰教授任组长。评审组一致认为,“星辰启航”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课程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重要指示,建设方案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国家课程课标为指导,符合《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符合中小学校全面育人及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的需求,是一套较为全面、系统、科学、完整的航空航天领域的青少年科技课程,对于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的育人模式,加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科学教育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现场评审

同时,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程体系定位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课程教学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广泛吸收航空航天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学、思、践”相融合的进阶式教学理念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将学校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具有很强的实操性,符合青少年科学教育基本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科学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助于促进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投身航空航天事业,适合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课后服务、社团和实践基地使用。课程内容融科技与人文素养为一体,课程设置结合学段学情,安排现场实验环节,配套专用教具,实践性强、趣味性好,配合多媒体数字化教学等手段,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良好的实操性。该课程体系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下一步的建设计划周全、建设方案可行。
评审组一致同意通过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航空航天科学教育专委会开发的“星辰启航”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课程体系。据悉,该课程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本课程,从而加快课程内容、资源建设,推动课程在更大范围的试用。


现场评审

促进大中小学段衔接
作为此次会议的评审专家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罗明强认为,高校要积极参与到中小学课程的建设中来。“这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置。通过航空航天课程的推广,可以激发更多孩子的兴趣心,让好奇心和内驱力引领着他们去探索,提升学习的目标感和科学素养。”罗明强对记者说:“课程对大中小学教师而言,依然只是一种资源。教育系统还应该合力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以这套课程为例,它把高校优势科研资源转化为低门槛的青少年培训资源,让科技教师可以顺利开展教学。同时也可以开放部分实验室,开发研学课程,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内生动力。”

罗明强副院长为专家介绍实验室

本次评审会的评审专家还有来自中学的校长们。上海格致中学校长、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吴照对记者说:“这套课程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故事、实验等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阶段要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爱上科学,然后慢慢梳理,变成知识,最终在高中阶段转化为自己的志向。”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说:“航空航天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由于中小学教师都是分科教学,学校想建立这样一套课程几乎做不到。这套课程解决了学校的一个难题。课程是‘营养餐’,综合学习是‘加工方式’。这给学校开拓了一个新的赛道,用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周建华校长提出对课程的建议

从中小学落实课程的角度,两位校长也提出了自己的困难。“师资是最大的问题,大部分中小学科学教师,尤其是郊区、边远地区的科学教师,在航空航天课程上相对不专业。”
加强教师培养 推动课程落实
面对这样的担心,记者采访了教育部资源中心培训中心主任付涛。他说:“一是当前科学教育日益得到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专、兼职的教师和科技志愿者配备力量不断加强,这为课程的试用奠定了基础;二是作为入门级和兴趣培养为主的空天普及类课程,对于有一定相关知识储备的教师,经过培训可以很快胜任;三是我们培训中心可以在目前已有的科学类、创客类教师培训班中加入该课程内容,也可以设置空天科技的专题教师培训班,助力课程落地和空天科技教育。”


会议现场

评审会最后,潘翀院长对与会专家表示感谢,他表示专委会将充分吸收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同时联合部分中小学开展该套课程体系的试运行。通过在试点学校迭代优化,不断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创新性和权威性,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青少年航空航天科学教学课程体系,为推动我国航空航天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


潘翀院长总结

本次评审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教育迈出了新的一步,也为培养更多优秀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本报记者 郝彬;图/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航空航天科学教育专委会;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