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动态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动态
年会预告 | 专题论坛三:基础学科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2023-11-09 09:54:57孟想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汇聚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基础,2023年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以“科教协同,助力科学教育加法”为主题,邀请全国科技与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校内外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参加,从不同角度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用好实践场所,推出优质资源,做强品牌活动,全面调动社会力量。

下面与小编一同提前了解年会的精彩活动——

论坛名称

基础学科创新后备人才培养2

论坛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中最根本的在于人才。基础学科创新人才作为人才体系架构的核心,是推动未来科技和学科发展的重要角色,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储备问题离不开基础学科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本论坛将邀请国内物理、生物学科科研及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深入剖析基础学科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传播先进理念,分享成功的经验案例,推动新时代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技后备人才。3

时间地点

11月24日,下午14:00—17:00

天津社会山会议度假酒店 3层宴会厅34

参会嘉宾

解凯彬

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生物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学位点负责人,《中学生物学》杂志执行主编,研究方向为生物课程与教学及植物生物学。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生物学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唐晓峰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极端古菌分子生物学,重点探讨极端嗜盐、嗜热古菌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理,目前正致力于极端古菌蛋白分泌机制的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发表SCI论文40余篇。

凌晨

复旦大学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于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遗传学后留校,历任博士后、助理教授、副教授。2016年起担任复旦大学研究员。从事遗传疾病与肿瘤基因治疗、病毒学等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30余篇。

黄晓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哲社重点培育研究基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国际ISO校企合作国际标准TC/286/WG 4专家;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八届理事会理事、物理教育与普及专委会秘书长、科学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

王晨旭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生物教师,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擅长科学实践类课程、教具的开发和教学创新;共主持北京市教科研课题2项、主编中小学教材/科普读物3本、获得专利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在各项教师科技赛事中获得全国级奖励7项、北京市一等奖3项。

钟小平

杭州二中物理教研组长、杭州市高中物理教研大组组长、国际物理奥赛金牌教练、中学正高级教师。从事物理竞赛辅导以来,先后有近1000余人在各类物理竞赛中获奖。指导学生获2枚国际物理奥赛金牌,5枚亚洲物理国际奥赛金牌。

刘多

长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省特色高水平学科首席;吉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吉林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功能生物分子研究工程中心主任、吉林省功能生物分子重点实验室主任。

论坛议程

主持人:解凯彬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14:00

-

14:30

唐晓峰

《知微见著——微生物与我们》

14:30

-

15:00

凌晨

《基因治疗与高中生——从ISEF获奖项目谈起》

15:00

-

15:30

黄晓

《以竞赛教学促进科技拔尖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15:30

-

16:00

王晨旭

《从“加”到“贺”驭诸繁,由“减”及“巅”览众山》

16:00

-

16:30

钟小平

《物理创新人才培训模式研究》

16:30

-

17:00

刘多

《长春师范大学科教基地“两为服务”实践探索》

组织机构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生物学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物理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

相关链接